陳勇順【政治工作者】
在民主國家中,政黨間的競爭都是相當正常的,目的是讓國家的發展更好、讓民眾的生活更好,人民都不會有其他意見,畢竟在相互討論與說服的過程中,反而可以讓政策更加完善,讓國家有更長足的進步。
相反的,如果政治人物只為了政黨或個人利益,不分青紅皂白刻意胡亂反對,甚至用抹黑方式來詆毀他黨提出的政策,不僅會拖累國家進步、傷害人民福祉,更可能會對國際釋放錯誤的訊息,令國家陷入險境,關於這點,國民黨可真是箇中翹楚,就算事後被打臉的啪啪響,也全然不在乎。
民進黨執政後推出「前瞻基礎建設」、「5+2產業創新計畫」、「長照2.0」等一系列政策,希望改善台灣投資環境、促進產業轉型,提升國際競爭力,強化社會福利照顧,這些法案或預算送到立法院審議時,對法案有意見的國民黨,沒有跟執政黨立委討論辦法、沒有用理性論述說服社會大眾,而是在國會殿堂中丟水球、灑麵粉,惡意阻擋法案,讓人摸不著頭緒。
從事後來看,不僅各縣市不分藍綠的立委或首長,都曾透過前瞻基礎建設的預算,增加地方所需要的防洪治水、鐵路、公路等建設,並對中央政府的支持表達感謝;台灣的機械、顯示科技等產業,也陸續成為兆元產業,國際對台的投資也越來越多,給予台灣許多肯定;長照2.0計畫更是讓許多年輕人得到喘息,長者除了在地安養,也能得到更好的照顧,倘若當初執政黨沒有堅持,也不會有今天的成績。
沒想到國民黨不僅沒有懸崖勒馬,反而變本加厲,「事前杯葛、事後收割」,去年九合一大選中,民進黨候選人林佳龍、陳時中、蔡適應、鄭運鵬等4位北北基桃候選人,為幫助通勤族減輕負擔,提出首都圈通勤月票,當時國民黨召開記者會扭曲政見,大罵是空頭支票、質疑預算,甚至大罵找林佳龍一起推出政策,根本就是「請鬼拿藥單」。
但最近政策通過後,只見國民黨恬不知恥的跳出來,說是國民黨在九合一選戰中率先提出「北北基桃共同生活圈」月票方案,還說「樂見蔡政府從善如流,促使交通部跟進採納,進一步降低大眾交通的月票金額」這種話,讓人懷疑國民黨是否有精神分裂,把「割稻尾」演繹得淋漓盡致。
由此可見,國民黨所謂的理性問政,根本就是為反而反!難怪「朱立倫」會把「正常倫」當成競選標語,只是從現在朱立倫率領國民黨的表現上來看,也不一定是那麼一回事。
台灣由於歷史背景,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處境非常艱難,不僅要提防中國在國際上的惡意打壓,更要時刻關注,防範其要武力犯台的野心,更要步步為營,積極強化國防,增加自我的防衛能力、拓展國際能見度,才能在捍衛主權,讓台灣走出更寬廣的路,這些,都需要台灣全體團結一致。
如果國民黨還要繼續打著監督施政的旗號,實則擾亂台灣發展,或許台灣人民不一定可以立刻看破手腳,但若國民黨重回執政,也會為他們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當然,如果國民黨只是為了取得政權,把台灣拱手讓給中國,那就另當別論了。
延伸閱讀:別被民調騙了! 國民黨操作疑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