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玉【資深媒體人】
台北市長柯文哲一句「必要時將軟性封城」再度引發爭議,不但民眾霧煞煞,甚至引發部分民眾恐慌,到賣場搶購、囤積生活物資。經過幾天折騰,柯文哲終於在27日赴議會報告時,為此公開致歉,「可能我沒有講清楚,抱歉。」
柯文哲難得身段放軟、公開道歉,因為他自知這已經不是口誤問題,而是身為首都市長、甚至未來想挑戰總統大位的人,思慮不周脫口而出所引發的動亂,套一句網友精準的評判,「柯文哲在清零時喊共存,卻在共存時喊封城」,不僅這邏輯讓人看不懂,看看對岸上海執意封城的作法,不但達不到清零的效果,反而造成經濟衰退,民眾怨聲載道,這種與世界背道而馳的作法,很難想像柯文哲竟然想起而傚尤。
其次,柯文哲一開始想施行「軟性封城」的前提,在於他預估台北市如果按照四月份新增確診成長率平均值1.24,推估未來疫情趨勢,到5月18日,將在一天達到50萬人確診,在北市人口共250萬的情況下,這已經是高達1/5的民眾確診,照這樣下去,不到五月底,等於全台北市的民眾幾乎都可能確診。
柯文哲說得聳動,但看看北市府製作的圖表,明明5月18日推估新增確診人數不到9萬人,距離50萬的數字也差太遠,若實際用平均值1.24計算,怎麼算也算不到50萬人,至少平均值要1.33才有可能。

號稱智商157的柯P可能要更清楚講明白,究竟這50萬數字怎麼來,不然會讓外界質疑是否是市長危言聳聽?諷刺的是,在柯文哲道歉前,市府發言人為了替柯P緩頰,好不容易想了一個「以自律取代他律」的說法,解釋「軟性封城」作法。
偏偏這時又被北市議員踢爆,早就行文提醒市府,包括慶祝母親節的各項活動是否緩辦,各局處的回應竟然是活動照常舉行,這邏輯更令人看不懂,市府要大家自律,然後活動照辦,這是明擺著辦活動叫民眾都不要來參加,然後活動是辦心酸?還是辦給廠商交代?柯市府自相矛盾的作法,著實令外界摸不著頭緒。
事實上,柯文哲喜歡發明新名詞已經不是第一次,光是疫情爆發以來,從防疫旅館取名叫「台版方艙」,一直到「同心圓掃描」、「冷區殲滅戰」、「熱區圍堵戰」、「焦土戰術」等,說穿了就是大家熟知的匡列隔離、疫調、採檢和地毯式搜索,「柯學用語」如果要突顯柯P智商高人一等,真是「duck不必」,政府施政應該讓民眾易懂,才能徹底實行,而不是還要民眾揣摩上意。
繼「罵狗說」之後,這已經是柯文哲短期內第二次公開道歉,一次是突顯人格上的缺失,這次則是突顯施政的草率,不管是哪種疏失,對政治人物,尤其是想挑戰總統大位的人來說,credit不斷被扣分,終究會讓自己誠信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