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政治評論員】
本土疫情蔓延,相較其他縣市,雙北疫情更是嚴峻,除了人口密集與接觸頻繁因素,地方首長的治理能力也是關鍵指標,尤其是柯文哲刻意與中央作對的態度,實在令人搖頭。
蘇貞昌日前要求北北基桃兩天內要新增9個篩檢站,其中雙北各要加開3站,結果柯文哲不願配合,還嗆中央不要亂下命令。同樣的狀況還出現在「快篩陽就可領藥」的爭議上。
柯文哲語出驚人表示:中央若堅持PCR陽性才給抗病毒藥物「一定會死很多人」。柯文哲認為,開藥物前有5步驟可以確認,有症狀的才要吃藥,還怒批「就算陳時中不懂,他後方的專家也都是同一批老師教出來的,怎麼會有問題?」最後回嘴「拜託,我是有念書的」。
陳時中的回應邏輯非常簡明,如果快速給藥,同樣有7%至15%偽陽性的人,在不確定病人情況下給藥,如果發生副作用,醫療責任誰要來負?陳時中話說得客氣,在我看來,柯文哲雖然是位醫生且標榜自己智商高又念過書,然而從他民粹式的言行看來,真的比較像地下電台賣藥的江湖郎中,信口開河故弄玄虛,重點是還不用負責任!
柯文哲可能真的欠缺用藥這方面的專業,成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陳柏齡表示,「Paxlovid」和1200種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一定要經醫師評估再給藥才妥當,浮濫使用反而會對原有服用其他藥物的病患造成更大的危險。
陳柏齡指出,當初輝瑞口服藥Paxlovid進行試驗時,是針對「未打疫苗並有重症風險因子如糖尿病」等的民眾進行臨床試驗,加上該藥物和許多慢性病或心血管疾病用藥,會產生嚴重的交互作用,因此醫師開立Paxlovid的處方箋也都要經過審慎評估。
此外,目前居家隔離者等三類人,在快篩陽性後,透過線上問診就可以當作確診,也可以拿到新冠藥物,沒有必要擴大給藥徒增社會風險。目前指揮中心針對高風險族群,已經討論要如何縮短檢驗陽性到投藥的天數,讓醫療更快到位。換言之,中央的政策規劃不僅顧及各層面且從專業理性的基礎出發。

相形之下,柯文哲的說法就是政治性的操作,想要藉機批評「政府缺藥」並製造民眾的恐慌,同時也為上海施行的「中藥漫灌」帶風向。在高舉「兩岸一家親」旗幟並暗置「雙城論壇」業配時,阿北最好搞清楚上海「中藥漫灌」模式,本質是封城後無計可施的下策,豈能和台灣現階段的疫情與防疫政策相提並論?柯文哲若不是笨就是邪惡的壞!從過去的歷史經驗歸納,柯文哲深陷爭議或遇到麻煩的時候,總有危機處理的標準作業流程,週而復始屢試不爽,阿北搞這一套樂此不疲,但旁人早就看破手腳。
平心而論,會造成這樣週期性的循環,始作俑者其實就是他自己,因為他始終相信流量與討論度這些空泛且不切實際的指標,加上柯文哲內心一直都有「間歇性不甘寂寞症候群」,只要沒人討論關注時,就會油然而生一種焦慮與不安全;這種心理狀態自然會讓他不由自主啟動引戰模式吸引媒體焦點;最廉價的方法除了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式的放話,再不然就是高分貝砲打陳時中。
但操作過頭自然引火上身,這時候就必須透過創造議題,跳脫戰場或圍魏救趙,一下跑去東華大學演講,然後黃珊珊講什麼發明車來速;先前與中國企業主吃飯爭議後,就讓陳佩琪一直出來跳針帶「元旦怎麼讓柯文哲在冷風中等好久」,這都是同樣的操作邏輯。
柯文哲為了轉移北市在快篩議題被議員與輿論質疑「空口說白話」或「眼高手低」,陸續拋出「快篩陽給藥」的假議題,必然讓柯粉與深藍支持者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但對台灣的防疫全無實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