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潔民【財經專家】
經過通膨爆發洗禮,美元強漲,讓美股上週接連重挫,全球股市慘跌。13日(上周五)的美國股市終於迎來個像樣的反彈,關鍵指標費城半導體指數噴出5.06%,創近期最大單日上漲幅度。
其中伺服器超微(AMD)表現亮眼,上揚9.26%,繪圖晶片大廠Nvidia則演出9.47%的強勢表態,之前就有分析AMD和Nvidia,在台積電新製程的挹注之下,2022年超微首季自身與合併賽靈思後的業績皆寫下新高,超微更看好第2季營收可達65億美元,優於首季58.87億美元,2022全年營收更將年增60%,達到263億美元,所以周五的大漲並不意外,只是時間比預期晚了兩天。
幫助超微和Nvidia業績攻堅的台積電ADR則反彈3.73%,聯電ADR則表現相對強勢,以上漲5.15%收盤,其中聯電在台股近期重挫下,三大法人買多賣少,上周共回補買超37628張,外資部位在13日買超逾1.5萬張,聯電股價上漲1.05元,收48.85元。
聯電在2022年肯定將成為台股半導體的核心指標,意義甚至超過台積電,聯電在日本、新加坡、中國福建和台灣都有製造工廠,特別是「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強勢表態,董事長洪嘉聰在聯電年報致股東報告書中指出,在電動車、物聯網裝置成長的大趨勢下,終端裝置的矽含量持續增加,需要聯電專精特殊製程的支援。
聯電這波一開始被外資灌殺,事實上2021年受惠產能供不應求,加上漲價令全年營收一口氣飛越2000億元大關,達2130.11億元、年增20.47%創新高,但是獲利557.8億元,年增高達91.1%,遠強過台積電的18.5%,每股純益4.57元,本益比僅約10倍。關鍵就在於製程精進,加上三星吃下至少月產能一萬片,不只如此,在化合物半導體上,聯電的新製程將更具有指標意義。
除了聯電在製程後段將占有一席之地,台灣化合物半導體其他指標企業,包括茂矽、嘉晶、中美晶,四大台灣集團逐鹿未來電動車矽產業,值得關注,其中茂矽第一季營業利益0.8億元,年增達近7.86倍,創近15年同期高點。
仔細分析 ,外資為何改變態度重新擁抱聯電?主要聯電將旗下6吋廠投入功率元件及砷化鎵(GaAs)晶圓代工,而聯電日前與頎邦換股結盟,著手進行GaN on Si技術開發,且未來進一步提供8吋晶圓代工。企圖拿下後段市場的重要市占率。

另外一個指標集團,上游產業中美晶集團,要在GaN及SiC領域完成上下游垂直整合,環球晶6吋SiC磊晶基板2021年底可達5000片月產能最為指標,另外是中美晶積極介入的宏捷科將轉型為晶圓代工要角,和聯電一樣,中美晶集團已投入GaN 及GaN on SiC技術開發及產能布建。集團中的朋程則投入SiC MOSFET功率元件設計,一旦打入國際供應鏈,中美晶集團成為新的化合物半導體供應上,決勝國際。
第三個集團,漢磊及嘉晶在GaN及SiC布局多年有成,所屬的「漢民集團」藉與國際汽車晶片設計製造大廠長期合作關係,是台灣最早完成產能量產。漢磊在0.5微米的30V~350V電壓GaN MOSFET及100V以下電壓GaN E-HEMT製程已進入量產,6吋SiC晶圓代工將在2022年開始量產。嘉晶則是國內唯一擁有量產GaN與SiC關鍵磊晶基板的供應商。
「化合物半導體」台灣未來具有戰略點的產業不只是用在5G應用產業,更是電動車速度與耐久的靈魂產業,上周四美股就觀察到美國電動車新創公司,包括Rivion單日上漲17.69%,lordstown則一口氣暴漲47.02%,另外Fisker狂漲12.61%,後兩家公司都和鴻海有關。鴻海在2022年第三季將開始代工,傳言指出,2024年鴻海將為蘋果代工蘋果電動車。
放眼未來,以鴻海為主的台灣電動車產業,必定在全球占有5至10%的保守估計市占率,所帶動的產業將是另外一個全新的兆元產業。
值得關注的是,不論銅、鎳、鈀金近期都陸續跌回起漲點,通膨勢必逐步減弱,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也認為第二季會看到這波通膨高點,然後逐步下滑,美國升息壓力肯定走向鴿派,美股將緩步走高,科技股重回投資懷抱,台股,先從化合物半導體切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