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謀【紘威新聞網總主筆】
國內確診人數越來越多,部分保險公司發現,若這樣理賠下去,恐怕會賠上數百億新台幣,因此開始拒絕理賠或拒絕承保,讓投保人不滿,打爆民代辦公室電話者有之,打到保險公司抗議的更多,質疑政府可能對保險公司放水的比比皆是,連綠營立委都出面開記者會告急,顯示「保單之亂」若不好好處理,民進黨會有執政危機。
蘇貞昌拍板:依法履行合約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拍板,針對坊間流傳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的訊息,金管會正式說明:「有3+4 的隔離事實,就是要理賠」;「面對疫情威脅,有些民眾尋求保險服務,來應對確診、隔離可能對生活帶來的衝擊,政府會嚴格要求保險業者,依法依約履行理賠責任,只要已核保、符合條件,一定拿得到理賠金。」
換言之,已經投保的民眾若符合相關防疫條件,保險公司就須理賠,保單有契約,內容怎麼訂就怎麼賠。蘇貞昌的大原則方向,再次讓金管會沒有太多對金融保險業讓步空間,剩下的是「技術性」細節,未來若有問題,衝擊面也會較小。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這樣形容保險公司:「賺錢爽歪歪,核保理賠機機歪歪」,他呼籲金管會須站在維護民眾權益的立場,而不是一昧修改法規、維護保險公司的利益,金管會絕對不是保險公司的圍事。

總理賠金估700億元,保險公司會倒?
這次衍生的理賠認定或拒保問題,若金管會放寬,那就不叫「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而是「金融業保證賺錢委員會」。沒有朝野立委齊聲喊停,金管會有可能墮落下去,變成金融業的小弟。事實上,金管會許多官員與金融業的關係,有讓外界質疑的貓膩,「金融幫」不分藍綠、學長學弟,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金融業的目的是賺錢,向金管會遊說無可厚非;金管會的目的呢?等退休後再轉進金融業?所以要未雨綢繆、先做好「未來投資」?
據統計,防疫保單至今超過600萬張,有專家評估,台灣最終會有20%的人口確診,如此理賠下去,總理賠金額大概約700億元。立委賴士葆、高嘉瑜也算過,即使防疫保單賠錢,也不會賠掉整個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會「哀鳴」是正常,「穩賺不賠」是他們的座右銘,問題是,政府要不要聽信這種說詞。
保護金融業才是金管會的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金管會日前說「近期防疫保單狀況,讓外界格外關注保險公司經營能力,許多經濟行為都有賴保險機制輔助,若要求保險公司承擔太多防疫保單問題,恐將波及整體保險市場機制。」也就是說,金管會認為,保險公司賠太多,會減少投資,不利國家與社會的經濟。原來,這才是金管會的邏輯,終於讓人恍然大悟。
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副院長連賢明接受《報導者》訪問時說,「由於Omicron不像之前的Delta株,目前感染後很大機率沒事,對民眾來說,變成很划算的事情,就會讓有些人為了理賠而刻意染疫。」
不能排除有人想藉防疫保單賺點錢,但以保單超過600萬張估算,至少300萬人、100萬個家庭投保,如果他們的權益被改、與當初契約迥異,這筆帳都會算在執政黨頭上,但誰來執政,卻與金管會沒有關係,民進黨此時還未讓金管會做出損人不利己的事,否則這把火一燒起來,難保不會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