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謀【紘威新聞網總主筆】
台灣未被美國納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在野黨猶如撿到槍,群起砲轟民進黨政府;美國總統拜登在訪日記者會上,被問到如果中國武力進犯台灣,美國是否協防?他回答「YES」。這是美國第一次露骨的表態,連日媒都驚訝的稱之為「失言」。
民眾黨與國民黨為什麼如此一致?
台美關係到底如何,各有見解,在野黨只看到「IPEF」,民進黨重視「YES」,熟輕熟重,要衡量不是難事。只是,台灣政治已經變形,政黨以爭取選票為優先,先找有利基本盤及讓網軍可以炒作的素材,至於台灣的未來,已經不重要。
國際組織星羅棋布,較熟知的像是WTO、APEC、OECD(經濟發展暨合作組織)、CP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REC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ASEAN(東南亞國協)等。事實上,WTO、APEC已經很完整,台灣都已經參加,其他區域型組織也參與不少,即使沒有加入ASEAN、CPTPP、IPEF,影響也不大,藍白陣營以未納入IPEF,質疑美台關係不佳,是一種「左傾幼稚病」。
國民黨與民眾黨的口徑很一致,聲稱台灣外交或美台關係的美好,都是「大內宣」造成的,要求蔡政府別只會催眠人民。藍、白的思考邏輯相似,在於許多白營人士源自於藍營,顯示雙方互保或互搶支持者的動作很激烈。然而,卻也暴露了許多藍白營的不足。
藍白為什麼忽略最關鍵的問題?
其一,藍白顯然畏懼綠軍的宣傳攻勢,把媒體或網路一切有利於民進黨的言論都歸於網軍操作,他們忘了,如果大內宣有效或綠網軍有通天本領,怎麼會敗給2018的韓流?他們把支持民進黨的「網民」當成「網軍」,只會把網民推離他們更遠,是很不聰明的搞法。
其二,參與國際組織,先決條件必須是「主權國家」,中華民國不被國際承認,從1971年退出聯合國就已如此,之後外交就寸步難行,就算馬英九時代也無能為力。國民黨與民眾黨忽略「主權」問題,押著蔡政府承認錯誤,不易獲得共鳴。
其三,國民黨立委江啟臣、馬文君等人,是外交國防委員會委員,卻選擇在臉書長篇大論;民眾黨立委則在黨團主場開記者會,卻都沒有提出解決之道。這種「單向」的意見表達成本低廉,不需理論深度,更把「院會」與「委員會」賦予的「質詢」功能束之高閣,欠缺「政策辯論」的能力,是目前多數立委的通病。
台美關係為什麼要嫁接IPEF?
拜登的「YES」,攸關台灣國家安全、是台灣生存之本,即使是烏克蘭或美國在中東的盟友以色列,都沒有這種待遇,台灣朝野應該慶幸;「IPEF」是眾多國際組織之一,不應把台美關係的優劣,嫁接到一個尚未知實效的區域組織,且台灣經濟有很大成分,建立在台、美的「雙邊」貿易,不是「多邊」關係。
台灣的外交從「漢賊不兩立」到「彈性外交」、「務實外交」、「踏實外交」,亦摒棄「金錢外交」、「凱子外交」。這個過程,「黨外」到「民進黨」立委歷經長期唇槍舌戰,才使當時執政的國民黨從善如流。朝野立委應謹記「公門好修行」,台灣要獲得軍購、要加入國際組織,請到議場去改變蔡政府,不要在菜市場喊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