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台生【股市投資人】
長榮經營權爭奪戰愈演愈烈,精彩程度不輸八點檔連戲劇,到底主導權獎落誰家,將影響整個集團的治理良窳,是會成為學習的典範?還是淪為失敗的案例,端看內部股權的合縱連橫;企業能否永續經營,除了要有具宏觀的領導團隊,更需仰賴企業累積下來的營運價值,說白了,一旦踏錯歹路,投資方、股東失去信任後,那努力創辦奠基的企業資產也將毀於一旦。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曾接受媒體訪問,分享他對於企業經營的理念,他說「不可貪,要有滿足感,貪,是最大的缺點,不管官或民都是這樣,台灣亂就是亂在這裡」,張創辦人點出了他治理成功的經驗,更道盡了他的人生哲理,而在他過世多年後,「不貪」的理念卻成了長榮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倘若他仍在世,勢必感到失望,也或許是他早已看出長榮永續經營將面對的挑戰。
長久以來,長榮專業的經營團隊造就了現在擁有的光環,不過,也是因為家族成員複雜,讓整個集團在張創辦人過世後,一直處在風雨欲來的氛圍;內部鬥爭現象一一浮現,外戚陣營趁勢回鍋搶奪經營權的動作愈來愈多,有看得到的股權交換戲碼,還有見不得光的旁門左道,就連八點檔情節的違法暴力手段都有,大型企業經營權比的不是經營能力,而是看誰心狠手辣,令人不勝唏噓。
長榮外戚陣營更勝於宮廷戲裡的外戚宦官,不只要藉機牟利貪財,更要奪權鳩佔鵲巢,利用張創辦人過世後,挑撥家族成員心結,逐步蠶食長榮各子公司的股份佔比,並操作內部矛盾來奪下企業經營權。
長榮外戚勢力的主要成員有鄭深池(大池)和謝國獻(小謝),兩人相互利用也各有角色,大池遊走在大房、二房之間穿針引線,小謝則是扮黑臉,幹盡教唆傷害、毀損及恐嚇等壞事,就連盜版違反商標法也曾記上一筆,無惡不作就是為了搶奪上位的機會。
2018年12月時,張榮發基金會董事改選,爆發一連串的黑衣人傷害、恐嚇、跟蹤事件,被檢方認證小謝就是始作俑者,時任長榮國際董事長柯麗卿、張榮發基金會執行長鍾德美,以及長榮國際總經理戴錦銓都深受其害。
如今,據悉小謝極有可能擔任長榮鋼鐵的董事或監察人,他過去曾以長榮國際監察人身份替大池查帳,以他過去的惡行劣跡,恐怕會再以野蠻手段來衝場添亂。
當然,大池也不是省油的燈,更是外戚陣營的領頭,20多年前,曾因為被張榮發看破手腳而逐出集團,而他過去不擅於企業經營的罩門也被揭露,長榮證券失敗收場就是他的傑作之一。
不過,大池並非完全無能,他精於人際關係經營,尤其是政黨與司法的人脈縱深,這也是為何他過去在部分司法案件中能全身而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問題是,這樣的旁門走道有違已故創辦人的意旨,他趁機奪取長榮國際董座,現在又要步步侵蝕整個集團,將會讓長榮經營陷入危機。
長榮集團旗下的各公司依照已故創辦人的生前安排,委由專業經理人經營,集團營運都很順暢,張榮發基金會是長榮集團的最上層機構,擁有長榮國際約33%股權,誰能控制基金會,幾乎就等於控有整個長榮集團,這解釋了為何小謝不惜買凶來恐嚇長榮董座及經營高層,以及大池進逼長榮公司派改朝換代,好讓自己能順利奪權上位,大池、小謝兩人一搭一唱,如果得逞了,恐怕會嚇走理性的外資跟股民。
(以上評論不代表紘威新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