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盜火【政治工作者】
民主制度裡,最基礎、最源頭的選舉這件事,透過選舉,人民選出領導人、代議士,乃至政府組成。無論是內閣制、總統制或雙首長制,民主國家透過選舉來產生治國的團隊,權力來自人民的賦予,服務的對象也是人民。
台灣目前本土第一大政黨民主進步黨,成立的過程正值長達38年的戒嚴末期,此政黨因反抗威權而生,為建立自由民主的制度、打倒國民黨而立。若不算黨外時期,1986年成立的民進黨,在短短14年的時間,即透過2000年的總統大選,重挫國民黨不可撼動的黨國體制,取得政權,大旗入主政府,為本土政權攻下城池。爾後,中央與地方選舉成為民進黨與國民黨的週期角力賽,民進黨不斷透過選舉瓦解國民黨勢力,壯大政黨力量,達到創黨之初的使命。
選舉的過程是複雜的,變因也甚多。但善用對手的弱點,進一步動員群眾、煽動社會情緒,則是民進黨的強項。例如,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馬英九及江宜樺,愚不可及地鎮壓學生,點燃社會怒火,又不斷地與中國共產黨眉來眼去,自毀長城至今,即成為民進黨再次於街頭取得政權的關鍵事件。

2016年民進黨首次全面執政,擁有絕對權力,隨之帶來本土政權史無前例的治國考驗。這個考驗來自「絕對權力帶來絕對腐化」的定律。街頭出身的民進黨,已完成階段性任務,然而在打倒國民黨後,民進黨新的目標究竟是什麼尚不清楚,也因為不清楚,所以在治國的過程中,仍以打擊國民黨為最大目標,充滿政治口水與無意義的攻防,一直處在與敵人對抗的選舉慣性裡。
當然,不經動員則沒有勝選,沒有勝選,儲備再多的治國人才,政黨終將一事無成。民進黨將其選舉力極大化之後,本應釐訂「治國的待辦事項」,然而,蔡英文連任後,治國之士志得意滿,不斷透過宣傳動員強化權力,這兩年人命關天的疫情,也悲劇般地成為了宣傳工具,在天秤兩端,人民跟權力熟重熟輕,已無需多言。
選舉這件事,主張民主的民進黨已經純熟,選舉力短期內其他政黨也難超越。但關於治國力,由於缺乏目標設定,導致人才潰缺,是執政的重大危機。政治不過兩件事:哲學價值與經濟民生。民進黨的前半生為價值而戰,後半生又要為何而戰?在選舉與治國之間,領導人之所以能偉大或成就偉大,要看其心中有沒有屬於人民的「待辦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