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名家社論 恩恩事件 侯友宜的雙面手法

恩恩事件 侯友宜的雙面手法

侯友宜
恩恩事件延燒,新北市政府以及侯友宜處置方式成為眾矢之的。(圖:侯友宜臉書)

朱凱翔【不演了新聞台台長】

本週之前,2歲男童「恩恩案」調查檢討衍生的政治風暴,大概已經「涼了」。新北市政府將資料,尤其是最關鍵的錄音檔移送檢調,明著是說「以昭公信」,但其實真正的用意是「杜悠悠之口」,未來任何媒體輿論、議員質詢,甚至是恩恩父親提問,新北市政府都可以推說「司法調查,不便多談」云云,算是為誤判導致的公關危機,設停損點。

沒想到,新北市政府堅持不肯提供給恩恩父親的錄音檔其實早已流出。21日,週刊將恩恩母親、119勤務中心、中和衛生所、雙和醫院、新北市衛生局之間通聯的11段音檔,全部上傳,恩恩母親在死生交迫時的泣不成聲首度曝光,這下震驚全國。

侯友宜與其團隊在「恩恩案」中的表現,完全落入了管理學的「經驗陷阱」,簡單說,就是過度依賴過去的成功經驗,造成現在的視野侷限,導致危險。具體來說,新北市府團隊打從一開始採取的策略,就是希望「冷處理」,冷處理恩恩父親、冷處理議員、冷處理媒體。從議題攻防的角度來說,如果總是恩恩父親在唱場獨角戲,版面不會大,拖久了就後繼無力,媒體與閱聽人都會疲乏。

侯友宜團隊從2018年選舉就採取這套策略:領先不回應!但問題是,選舉時對付蘇貞昌或任何政敵是一回事,當選了執政,那些站在對立面的,就不是敵人,而是一位失去幼子的父親。於是乎那些在議會備詢時,不著邊際的場面話,不給錄音的法條文,都在顛覆侯友宜「重情義」的人物設定,但反正民調居高、聲望崇隆,又何必彎下腰來,換一張臉?

此外,還有另一個已然山雨欲來,尚未發布警報的風暴。

多年來,新北市政府有一項從朱立倫起一脈相傳到侯友宜的「傳統技藝」,就是「搓新聞」,威脅利誘、軟硬兼施、分進合擊、爐火純青。平常有說有笑、吃飯喝酒,遇事這不要問、那不要寫。稿件不給改,就改標題,標題不給改,就降版面;記者不聽話,就找主管,主管不聽話,就找老闆。

「恩恩案」最初,新北市政府就有意無意,向前來採訪的記者,釋放恩恩父親是被綠營鼓動操作的風向,想藉此轉移4月14日當天真相的焦點,同時削弱恩恩父親訴求的合理性與正當性。但真正的殺招是,透過業務聯繫或是直通高層,「威脅」再報就要撤業配,「利誘」不報就會下廣告,不分藍綠,乖就有糖吃。

其實,如果不是錄音檔流出,這套光明與黑暗的組合拳,已然奏效,但是錄音檔流出之後,事實都沒有釐清就說場面話,加倍噁心;瑕疵都沒有調查就搬法條文,淪為笑柄,但最誇張的莫過於:錄音檔曝光後,新北市政府還在試圖「搓新聞」,只是再難堅壁清野。民怨的反撲,這下傷筋動骨,但怨不得人,因為恩恩父親沒那個能耐,民進黨沒有,周玉蔻也沒有!

洞,都是新北市政府自己挖的。

誠心建議侯友宜,既然公開承諾要檢討改進,就從「搓新聞」開始!市府幕僚,可能會把搓掉多少新聞,改掉多少稿件,當成工作績效,但那些被搓新聞的怨念,被改稿件的負評,最終都會迴向到侯友宜個人身上,不會因為誰離職、誰到任,就一筆勾消。

否則,總是這套,就算連任市長不成問題,角逐大位,恐怕就不是這麼一回事。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