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艾文【資深媒體人】
俄羅斯2022年入侵烏克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大多數的國家不僅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歐美等國為此還對俄羅斯祭出經濟制裁;此外,俄羅斯總統普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近日各有一場演說,都對這場戰役各自表述。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6月11日在亞洲年度安全會議「香格里拉對話」中,向超過40國的575位官員發表視訊演說時強調,各方援助烏克蘭的力道必不能減弱,因為烏克蘭戰場的結果將決定未來世界秩序,「我很感激各位的支援,但這個支援不光是為了烏克蘭,也是為了各位的國家」。
針對台海緊張情勢,澤倫斯基回應,今日烏克蘭是全球借鏡,各國必須採取預防措施阻止戰爭發生,戰爭僅對特定的政治領導人有利,也就是那些野心勃勃、對現狀不滿足的人,一旦爆發戰爭,外交解決方案和制裁的效果就很有限;中國代表團則因為澤倫斯基的演說內容突然離開會場,引發熱議。
俄羅斯總統普亭6月17日在一年一度的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上發表演說,大力抨擊西方國家,並聲稱「單極世界時代」已經結束;普亭談及美國時說「他們在自己的錯覺下生活在過去,他們認為,他們已經贏了,其他一切都是殖民地、後院。生活在那裡的人是二等公民。」
普丁認為,歐盟已經完全失去政治主權,按照美國的命令制裁俄羅斯,導致歐洲國家獨自面對自己的經濟遭受嚴重打擊;演說中試圖避談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僅簡短表示,面臨不斷增加的風險和威脅情況下,被迫決定進行特別軍事行動,這當然很困難,但也是不得已和必要的。
俄羅斯2022年入侵烏克蘭,普丁、澤倫斯基對戰爭有不同的解讀,這是無可厚非的;至於北約各會員國則期待藉由俄烏戰爭,消耗俄羅斯的經濟、軍事影響力,這也就是為何西方試圖以經濟「閃電戰」擊垮俄羅斯,歐美各國不斷提供各項武器給烏克蘭。
不過,法、德等國近期的態度轉變,盼烏克蘭能與俄羅斯停火謀和,此舉讓仰賴國際援助的烏克蘭面臨兩難,但美國仍希望烏克蘭繼續奮戰;面臨虎視眈眈的中國,台灣又該如何自處?總統蔡英文的「親美、友日、抗中」策略下,當盟友不挺時,如何讓台灣免於戰火,恐是蔡英文與國安高層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