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謀【紘威新聞網總主筆】
陳時中宣布參選台北市長後,中國國民黨的批評聲浪蜂擁而至,這是正常現象,而且只是「見面禮」,後續會像海浪一樣,一波又一波。到目前為止,主攻陳時中最多的是「落跑指揮官」、「落跑中」,連同林智堅是「落跑市長」,看來,「落跑」是藍營此次的主軸之一。
「落跑」是此次藍軍選戰主軸之一
主打「落跑」有沒有用?國民黨很清楚,選舉不在爭取對手的支持者,而是要鞏固己方鐵票,因此須不斷丟出「話語」,讓支持者在街頭與網路說嘴。陳時中辭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改而參選,前例不勝枚舉,以此質疑他很難禁得起檢驗。
2018年縣市長選舉,國民黨的「落跑者」:立委丁守中選台北市、陳學聖選桃園市、盧秀燕選台中市、王惠美選彰化縣、張麗善選雲林縣、徐榛蔚選花蓮縣;這次有立委蔣萬安選台北市、許淑華選南投縣、議員謝龍介選台南市、林耕仁選新竹市。過去2014年縣市長、2010年五都大選,藍綠都有人「落跑」,未來2024、2026、2028選舉,也會有落跑者,國民黨要如何移動它的標準?
陳時中沒有任期,韓國瑜只當一年市長
國民黨以「落跑」批評陳時中、林智堅,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意在替韓國瑜出氣。2020總統大選,綠軍以「落跑」猛攻韓國瑜,但國民黨的大敗,關鍵不在「落跑」,對藍軍殘酷的真相,是兩岸政策失利與「九二共識」破滅,國民黨眾人這次攻擊陳時中「落跑」,是一吐怨氣,希望凝聚深藍與韓粉。
事實上,「落跑」喊得越大聲,受傷最大的不是陳時中、林智堅,也不是蔣萬安、許淑華,而是新北市長侯友宜。侯友宜要競選連任,但他是藍營最有民意支持度的2024總統人選之一,除非被林佳龍打敗,否則年底勝選後,黨內提名接踵而來,國民黨要如何對侯友宜「落跑」自圓其說?
林智堅是在八年任期的最後半年轉戰桃園,侯友宜至少還有三年,韓國瑜是僅上任高雄市長一年;至於陳時中,不論是衛福部長還是指揮官,從憲法、行政院組織法、《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實施辦法》,還是《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都找不到政務官的任期。有藍營人士認為疫情期間,不應擅離職位,然而,國民黨屢屢批評陳時中不適任、應該換人,兩種說法實有矛盾。

侯友宜,將是最沉默的悲情者?
政治不在論說有無邏輯,它本身是情緒問題,如同「在地」對「空降」,韓國瑜克服了空降,顏寬恒接連敗給陳柏惟、林靜儀兩位空降「刺客」,所以「落跑」與「空降」,是選民以當時政治氛圍的感情決定投票意向。但是,這次國民黨「以牙還牙」,卻是提前結束侯友宜的政治生命。
也許,國民黨反「落跑」的人,並不歡迎侯友宜代表藍營征戰2024,以致一個比一個還大聲;也可能不知道「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未來他們自己轉換跑道或侯友宜有機會為藍軍贏回政權,被現在喊破喉嚨的「反落跑」給卡死時,不知做何感想?當然,國民黨另有意爭取2024大位者,一定樂於見到藍營的群起鼓譟「反落跑」,這絕對會讓侯友宜成為2022選戰「最沉默的悲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