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謀【紘威新聞網總主筆】
陳時中7月18日正式卸下衛福部長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職務,他在臉書說,「新任務來了,我使命必達。如同5年多前上任時的基本態度-國家有需要,我就義無反顧來做。」此外,他已戒菸成功,之後要挑戰國健署「腰圍90」計畫,選舉將勤跑行程,腰圍或許可以減下來。
決戰北、中、南,選情大不同
民進黨在全代會的重頭戲之一,就是重兵屯駐北台灣,這樣的戰略對綠軍是有利的。過去藍綠短兵相接,「中台灣」是灘頭堡,更有「誰贏得彰化、誰取得天下」之說,以2004年總統大選最為經典,「陳呂配」取勝台中縣與彰化縣,「連宋配」贏了台中市與南投縣,但以「宋省長」曾入主中興新村近5年,只打成平手,無疑就是輸了。
2008年總統大選,馬英九很輕鬆就越過濁水溪,一路向南挺進,北港溪、八掌溪、曾文溪,直探高屏溪,民進黨的老巢幾乎被掀翻,結局自然慘不忍睹。反觀2016年、2020年大選,藍軍則被逼到淡水河畔,外界討論焦點在「天龍國」會不會也淪陷,結果都命中。
換句話說,如果一場大選的激戰點在台灣北部,國民黨的選情就很看壞;若是藍軍拼到南部,民進黨情況就不妙了,2018縣市長選舉就是如此。民進黨了解到這一點,因此把能派上較強的人選部署在雙北,而朱立倫把本屆副總統候選人張善政放在桃園,符合民進黨期待「決戰北部」的戰略。
人選強弱決定戰情,並能創造外溢效應
戰略各黨都會設定,但執行又是另一層次問題,涉及人選的因素更多。民進黨在2014年與柯文哲合作,素人的可塑性高,打法多元靈活,國民黨連勝文多數時候處於被動局面,新北的朱立倫也以「保守」姿態應對綠營游錫堃,差點陰溝翻船。連、朱未能創造話題,綠軍卻製造柯文哲的外溢效應,戰局已然定調。
2018年,民進黨推姚文智參選首都,其「立委」層級的實力並不強,新北初始由吳秉叡上陣,亦非明星戰將,綠營的人選落居下風,最後換上蘇貞昌,為時已晚。國民黨的丁守中、侯友宜,也不吸睛,深藍轉而拱韓國瑜,意外發展「韓流」,從南而北席捲全台。
重點是,國民黨此次有多數縣市競選連任,戰術相對趨向理性、保守、謹慎,無形中限制許多戰術的施展,六都人選中,蔣萬安、張善政、柯志恩,形象多已定型,唯有台南謝龍介較具爆發力,但他數次砲打黃偉哲皆未引爆火花,若沒有「韓粉」轉化為「龍粉」助攻,藍營參選人的「人設」將不易被營造,沒有「柯P」、「韓總」的旋風,勝選的困難度很高。

黨主席動見觀瞻,蔡蘇體制有別於前朝
「黨主席」是一個政黨的最高形象,當初陳水扁、馬英九在第二任就逐漸崩壞,「期中選舉」都大敗,這次朱立倫是回鍋,但黨內團結力一直有問題,「安倍半旗」事件更有深藍揚言選後罷免他;蔡英文比較特別,她有別於扁、馬,連任後不僅未跛腳,更主導徵召、提名、輔選,跌破政壇眼鏡。
再者,扁、馬政權後期的閣揆、閣員更換頻繁,除顯示政局動盪外,選舉都一敗塗地;但蔡政府蘇貞昌是2000年之後最長任期閣揆,這對「期中大選」不會有負分,但是否會加分,值得觀察。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理該最有新鮮度,但其縣市長參選人太少,唯一的戰略與戰術,在於是否拖垮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