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政治評論員)
由於蔣萬安目前的選戰策略裹足不前,導致台北市不少議員候選人出現集體焦慮症候群,這可從王鴻薇等資深議員的言行看出一些端倪。王鴻薇批評,陳時中的競選團隊名單攤開一看,包括陳建仁、范雲、林昶佐、林楚茵等人,可以說是「防疫之亂」的黃金陣容,她還提到,陳建仁是「高端安慰劑」的強力代言人,為高端辯護不遺餘力。
國民黨議會黨團書記長秦慧珠直言,陳建仁「完全沒有實質功能,就象徵意義吧」,他對北市毫不瞭解,只有形象擺在競選團隊內「放陳建仁不如放蔡英文算了,蔡英文的選票還比陳建仁多。」她繼續大酸「誰看到陳建仁就會投陳時中一票?請舉手說一聲!就像不會只看到國父銅像,就支持國父信仰」。
雖然這些人酸度破表,但是這種氣急敗壞,充滿情緒張力的言行反而讓人看破手腳。因為防疫議題早是乏人問津的老梗,從去年萬華破口、諾富特到高端疫苗,國民黨鬼打牆或跳針式的攻擊全無客觀科學證據與內容,如果連槍斃陳時中這種口無遮攔話都可脫口,社會輿論早已給國民黨的防疫問政打上死黨的分數,不客氣地說,藍營在台灣防疫政策上的貢獻趨近於零,除了造謠,就是謾罵與羞辱,毫無實際建樹可言。
此外,她們要關心的應該是蔣萬安的選戰策略才是,如果連基本團隊都搞不定、自家候選人都猶豫是否合掛看板,這位藍營寄望已久的天龍少主又如何展現市長高度與治理能力,從而獲得選民青睞?
觀察這些言行後,即可看穿這些人的焦慮心態,亦即屬於「理性下的不理性行為」,乍看充斥憤怒與情緒勒索的調調,其實打從心裡也是一種無可奈何下啟動的「自保模式」。

眼看民進黨在提名陳時中參選後,不僅掌握了選舉的節奏,同時在公布競選團隊的成員後迅速得到議題設定能力、組織的動員力與文宣的擴散效果;民進黨擺明就是要打一場「三位一體」整體戰,當所有人各司其職、分進合擊,並且都有其角色與功能後,也就意味已經進入戰鬥狀態,選舉機器變快速且有效運轉。組織活動與文宣議題交互擺動前進,目標就是在選票最大化的前提下勝選。
相形之下,蔣萬安團隊仍處在盲人摸象階段,競選主軸混沌未明,就連競選團隊與組織架構都還停留在外界臆測階段,於是乎選戰還沒開打,居然有人已經跳船轉戰他處,下面的小雞們抱怨連連,覺得這種「佛系打法」勢必拖垮選情。
不論是個性使然、能力不足還是過度相信「藍大於綠」的基本盤,目前蔣萬安的選戰策略其實混亂不堪,毫無章法可言,也讓這些藍營資深女將無所適從。在這三個月期間,萬安公子瞻前顧後、忽藍忽綠,一下子突出自己蔣家血統,然後又突然拋出處理「中正廟」議題,看起來好像想要藍綠通吃,卻搞得自己前後矛盾、立場衝突,於是乎深藍票開始流向黃珊珊,淺藍選民開始黑人問號不願表態,首當其衝的自然是議員候選人,因為這些人才是最接地氣的政治溫度計。
俗話說得好,生命會找到出路,在蔣萬安無所作為下,這些國民黨議員自然也要尋求自己的生路,在大選區選制下最簡單自保方式,就是藉由鞏固深藍同溫層來保障自己的基本盤,情緒性的攻擊民進黨與陳時中及其團隊的防疫作為自然是首選,反正兩年多以來就是走這條捷徑,何樂而不為?
諷刺的是,這些議員們這麼做,反而把蔣萬安推向深藍區塊, 陷入與黃珊珊搶代理人的狀況,拱手讓出的自然是中間選民與青年選票,將衝擊國民黨市長選情。無計可施下,藍營小雞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