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謀【紘威新聞網總主筆】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若來台訪問,是自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層級最高,與1997年眾院議長金瑞契一樣。雖然眾議院是民意機關,議長如同我國立法院長,具民代身分,但也有準官方地位,當美國總統或副總統無法視事時,眾議院議長就是第三順位總統繼任人,若說裴洛西沒有美國政府色彩,並不正確。
中國反對裴洛西的主因
裴洛西來台,十足「政治性」,她不是來談經貿、軍售,目的簡單明瞭,就是聯繫亞太區域的民主與和平,針對的國家很明顯-中國。北京方面一開始戰狼式的說,要把裴洛西的專機打下來,隨即改口此為裴洛西的個人行為,不代表美國。
美國三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均是政府的一部分,台灣五權分立,亦是政府的一部分,中國最高「民意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大)也是政府的一部分。裴洛西長年反共,曾力挺1989年「天安門學運」、反對中國迫害人權、抵制2008北京奧運等,這是中共反對她的主因。
不過,裴洛西就是裴洛西,她不是台灣或民進黨的裴洛西,她若來訪,不是為年底選舉,不會助攻民進黨的選情;再者,這不表示美國已經「戰略清晰」,亦即中國武力犯台、美軍協防台灣的保證,更不代表美國認同台灣已經獨立。
裴洛西來台會發生什麼事?
換句話說,統派不必憂慮、台派不必興奮「什麼事也不會發生」,看看各黨的各級民代參選人,都為自己的選舉努力,中國對台或軍方單位也在懷疑裴洛西是否來台,就知道「兩岸不會有事」,中國要外界「拭目以待」,我們真的要「拭目以待」。
裴洛西若來台,可以證明一件事:「台美關係確實很好」,是雙方斷交以來的高峰,雙邊關係還在增溫,沒有退燒。國民黨有些人頭腦冷靜,與黨主席朱立倫採取「親美抗共」立場。台灣「親美」不必然與「反中」聯結,只是剛好現在華盛頓與北京正在交鋒。
很多人已經淡忘,當年台灣被美國斷交時的風雨飄搖。事實上,美國對於「蔣家」把持政權、長期戒嚴統治不以為然,只因為第一島鏈的中樞位置,讓美國沒有放棄台灣。杜魯門時代,學者肯楠提出建議,他觀察共產勢力的擴張,發明「圍堵」戰略,前提是基於「美國的利益」。
美國的利益主宰台海兩岸
扁政府中後期與美國小布希政府鬧得很不愉快,是美台斷交以來,雙方關係再一次的低盪,問題是,美國在兩次「最討厭」台灣的時候,都不肯讓中國越過台海,這不是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而是台灣不隸屬中國,對「美國的利益」才是最大保障。
日前,中國放話台灣海峽是中國的「內海」,這種想法很豐滿,但現實卻很骨感。若台海變成中國的內海,至少東亞海運線立即受制於北京,首當其衝是日本、南韓,一旦日、韓經濟受創,美國也遭殃。無論如何,國民黨或民進黨執政,美國都要讓台灣繼續獨立於中國之外,台海才能是國際海域,「美國的利益」方得以延續,誰想改變這個現狀,除非拳頭比美國大,台灣沒有,中國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