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謀【紘威新聞網總主筆】
黃珊珊確定8月28日請辭台北市副市長,她不以「在任者」運用行政資源打選戰,勇氣可嘉。原本要在7月請辭,因另一副市長蔡炳坤身體出狀況,只好延後,現在工作交接完成,可以放手。只是「請辭」是不想落人口實,還是已看到勝選契機,值得玩味。
請辭現職與否,是勝敗指標之一
隨著選戰白熱化,「請辭」會是勝敗的指標之一,根據經驗,會請辭的候選人,大多選情趨於樂觀,才願意放手一搏,同時營造「背水一戰」與「不戀棧」的政治聲勢,並引發話題效應,亦反向對手施加壓力。這次陳時中辭衛福部長投入選戰,黃珊珊也將請辭,外界會看蔣萬安如何反應。
2018年縣市長選舉,國民黨提名的多位立委候選人,也面臨是否請辭的抉擇,選戰初期,藍綠優劣並不明顯,直到韓國瑜旋風,韓流狂潮由南而北席捲,勝負出現落差,在雲林的張麗善、台中的盧秀燕先後辭卸立委,最後都勝選。
不過,桃園陳學聖、彰化王惠美、花蓮徐臻蔚、金門楊鎮浯等,未辭立委,但只有陳學聖落選;民進黨姚文智在選戰後期請辭立委,沒有振衰起敝效用,「棄保」依然發生。
選前請辭的當選率極高
2014年縣市長選舉,選前林佳龍、魏明谷辭立委,最終贏得台中市長與彰化縣長,潘孟安、林明溱、徐耀昌則未辭職,還是勝選。2009年選舉,有8位立委參選縣市長,僅張花冠、黃健庭請辭,最後都當選,沒有請辭的邱鏡淳、傅崐萁也當選。
「請辭」立委後當選縣市長的比例很高,即使沒有請辭的當選率亦不低,關鍵是,落敗者多半沒有請辭。黃珊珊請辭副市長,要能成為話題,才有機會對蔣萬安造成壓力,他是否跟進辭卸立委,有好戲可看。
黃珊珊陣營是否意識到有機會勝選,而決定「請辭」?有人說,台北市長有多種可能的「棄保」變化,選民可能在自己喜好的候選人沒有勝選機會下,把票投給較不討厭的人,避免「最討厭」的人當選。不過,每一次選舉、每一次的大環境與人選都不同,所謂「制式投票行為」,當然不一定通用。
棄保效應的變化,老三也可能豬羊變色
2018年台北市長「棄姚保柯」、2012總統大選「棄宋保馬」,2006台北市長「棄宋保郝」、2000總統大選「棄連保扁」、1994台北市長「棄黃保扁」,棄保始終不斷。2022有可能出現「棄黃保蔣」、「棄蔣保黃」、「棄陳保黃」或「棄黃保陳」?但絕不會有「棄陳保蔣」與「棄蔣保陳」。
曾經,新黨趙少康、親民黨宋楚瑜,在首都擁有三成支持度,趙少康在新黨最盛時未能奪下台北市,宋楚瑜當年在親民黨走下坡時被犧牲。黃珊珊此次以無黨籍參選,背後有民眾黨及柯文哲支撐,是另一次新的選民結構競逐,民調領先與落後,並不保證絕對的優勢與劣勢,要贏得最後勝利,「策略」至關重大。
黃珊珊的基本盤最小,還要看柯粉是不是全數轉移,藍綠實力相對接近,這次藍軍更容易受到黃珊珊的影響,與4年前綠營被柯文哲影響雷同,如何堅守基本盤,就是一大學問。但投票也有鐘擺,上次綠營支持者倒戈,這次會比較回歸,但泛藍只要發生棄保,就注定了勝負。黃珊珊要爭取勝利,應該是把操作目標對準藍營,只要蔣萬安民調位居第二或第三,她就有機會豬羊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