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紘威新聞網】
年底大選已經開打,藍營猛攻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論文抄襲、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免治馬桶爭議文宣政策及和去年「擋疫苗」疑雲,資深媒體人周玉蔻也緊咬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身世之謎。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說,他到台灣生活2年半,身邊很多人對於「住」不滿,嫌房子太貴、太小、太舊,但台灣地方選舉爭論的議題多圍繞候選人個人,這對城市進步毫無幫助。
矢板明夫在臉書發文指出,他搬來台灣2年多,觀察周遭的台灣人,對於「住」不滿的人很多,房子太貴、太小、太舊是主要原因,太貴、太小是由市場的供需關係決定的,但是「太舊」則是和政策法規有關,政府有一定的責任。他在日本期間搬過很多次家,每次都會盡量找建成10年以內的,新房子大多是按照新的防震基準蓋好的,住起來感覺相對安全一些。
矢板明夫續指,而且東京找房子,10幾年或20幾年的房子居多,頂多30幾年。40年以上的老房子屬於鳳毛麟角,基本上沒有市場。可是在台灣租房子,40、50年屋齡的房子到處都是,還有更老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曾祖父1895年在基隆開商店時使用的商鋪,至今還在,卻不是作為古蹟,而是作為餐廳,還在接待客人。
矢板明夫說,「走在台北街頭上,經常會在市中心看到一些老舊不堪的舊房子,嚴重影響台北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形象,更讓人擔心,這些房子在防火、防震方面有沒有問題。聽說在台灣,因為政府對住宅面積的規定非常嚴格,舊房翻新後往往面積會變小,所以房屋所有者對翻新都不積極,房子越住越老。」
矢板明夫認為,「這種問題,我想世界上很多的大城市都遇到過,如果參考一下國外經驗,修改相關法律和政策,應該不難解決才對。台灣和日本一樣,處於地震帶上,如何提高城市的防震減災能力、保護市民的生命財產,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責任。」他直言,但很遺憾,這段時間觀察台灣地方選舉,一直看到一些更多涉及候選人個人的問題。
矢板明夫表示,大家爭論的是:「你的論文是否是抄襲的」、「你的文宣容易讓人想到偷窺」、「當年你有沒有擋過疫苗」、「你到底是姓蔣還是姓章」等這種對城市進步毫無幫助的議題,他強調:「身為一個台北市的居民,衷心希望候選人們可以把議題回歸到『如何讓台北的老房子能夠更快翻新』、『如何能讓大家住得更安全』,才是眾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