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湘瀅【紘威新聞網記者】
美國總統拜登在18日晚間,由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播出的節目「60分鐘」,表態若台海發生「前所未有的攻擊」,美軍將出兵協防台灣。俗話說「事不過三」,這都已經是拜登自去年1月上任以來,第4次正面回應有關美軍防衛台灣的言論,還有任何口誤的可能性嗎?
「失言製造機」再啟動?不,拜登只是脫口真心話
事實上,拜登只是說出心裡話。由於此次專訪是採用預錄方式進行,也就是,拜登若在訪談中口誤,同行的幕僚可以要求節目單位剪掉那段內容,更何況拜登身為國家元首,明知一言一行都會拘束國家,影響日後的外交政策。儘管這樣的言論與過去美國長期戰略相違背,但外界普遍不認為這次又是失言,是美國意識到中國會在全球破壞美國的利益,才漸而轉向清晰化。

先回顧和解讀拜登過去幾次的「護台論」。2021年8月,美軍撤離阿富汗,國際各界開始懷疑美國對盟友的承諾,多少產生所謂的「疑美論」,中國官媒更勸告台灣不要指望美國。處於風口浪尖的拜登親上火線,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專訪中,駁斥外界將阿富汗比擬為台灣的論調,並引用《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的集體防禦概念,承諾任何對北約盟國的入侵行動,美國都將做出回應,對日本、南韓和台灣都一樣。
但是,美國與南韓和日本都有簽訂類似共同防禦的條約,明確規定若任何一方遭受武力攻擊,另一方將予以支援。相比之下,在法律層面,台美之間並沒有確切的防務規範,所以當時外界認為,拜登是將台灣與其他美國有明確防務承諾的國家混淆了。
接著2021年10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舉行的市民大會中,現場觀眾提問,在中國軍事威脅加劇之下,作為總統是否能在此保證「美國必會保衛台灣」,拜登以兩個「Yes」回答,並在主持人追問下,給出雙重肯定,「是的,我們有承諾過的。」不過我們應該瞭解,美國出兵保護台灣的「責任與承諾」,並未出現在《台灣關係法》或其他相關的明文規定裡,所以其實沒有實際承諾。
連續4次在護台議題保持立場一貫、態度更加堅定
至於拜登這番言論是否又屬失言,在當時儼然掀起一波討論。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是少數有經歷過《台灣關係法》立法程序的政治人物,並且是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長期成員,還曾率隊來台訪問,照理來說,不會不清楚法案內容的規範和用字遣詞的細微差異。
今年5月,拜登又更向前一步。在美日峰會的雙邊聯合記者會中,被問及中國武力犯台,美國是否會軍事介入,拜登回答:「是的,這是我們做出的承諾。」顯然,拜登的態度更加鮮明。從一再強調「防衛台灣的承諾」,升級到說出「美軍將出兵協防」,在語意上並沒有模糊點,態度轉而更加強硬。多次下來,表明拜登的「護台論」是有其戰略意義,再將其視為失言,恐怕是輕看了美國對台灣戰略價值的重視態度。
然而,在拜登這幾番的護台論,事後白宮都會出面澄清美國一中政策未變,這樣看似「收回」論述的舉措,也讓外界摸不清美國對台政策。但有專家認為,拜登是刻意營造這種混亂的情況,最主要目的是加強威懾,卻不會產生正式改變美國立場的所有成本。一方面,美國長期以來在對台問題上,都採用模稜兩可的戰略,擔憂中國因一時的誤判或擦槍走火,導致引發無可避免的危機。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武統台灣的威脅甚囂直上、美中兩強對峙情勢加劇,戰略模糊逐漸轉向清晰,顯見台海局勢或美中對抗更為明顯。不論拜登明示或暗示,整個框架仍不脫離美國的一中政策,維持「鬥而不破」的格局,以警告中國不得輕舉妄動,達到嚇阻的作用。
更多美中台戰略關係,請收看祐來爆,由張銘祐說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