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藤安【紘威新聞網評論作家】
在位長達70年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9月8日在蘇格蘭巴摩拉城堡辭世,享耆壽96歲,現年73歲的查爾斯三世將繼承王位,成為英國新君主,消息一出引發全球各界譁然。
伊莉莎白二世1926年出生在英國倫敦,1936年10歲時,伯父愛德華八世退位,父親喬治六世即位,她也成為王位推定繼承人,1952年1月,父親喬治六世駕崩,她正式繼位成為大英國協元首,直到2022年9月8日,伊莉莎白二世在位70年214天,是英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全世界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女性君主與女性國家元首,其對英國皇室的重要性及對英國政壇的影響力,不言可喻。
伊莉莎白二世在位初期面臨內憂外患
伊莉莎白二世在位70年期間,歷經相當多起重大事件,包括即位初期適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英國在內諸多國家,因為戰爭導致國力嚴重衰退,面臨經濟、政治等層面的重建期,不少戰前被殖民的國家,掀起「去殖民化」浪潮,印度、緬甸、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科威特、葉門、卡達、巴林、阿曼等亞洲國家相繼獨立。
在歐洲與非洲,有馬爾他、迦納、奈及利亞、獅子山、坦尚尼亞、肯亞、烏干達、甘比亞、賴索托、波札那、史瓦帝尼等陸續脫離英國掌控,儘管大英國協面臨瓦解,但伊莉莎白二世仍盡力維繫,透過其父親成立的「大英國協」,維持與前殖民地的良好關係。此外,她頻以皇室名義出訪,是第一個訪問澳洲、紐西蘭與斐濟的在位君主,也訪問過美國與加拿大,甚至印度與巴基斯坦,盡心盡力維繫皇室尊嚴與英國的對外關係。
她是英國重要政治領袖與精神象徵,對內也有重大影響力,做為英國女王,必須確保憲法能順利執行,同時依法也得主持國會開幕、批准樞密院相關命令、簽署議會法案、會見和任命首相,其中又以任命首相最為重要,然而隨時代演進,女王不再擁有絕對權力,實質權力轉移到首相,她卻成為虛位元首,不能擁有個人政治立場與偏好,須確保政局平衡,亦不能偏好哪個黨派,而要超脫黨派、穩定政局。
每天花3小時在國事上的女王
儘管只是虛位元首,不具備實質權力,但伊莉莎白二世仍舊親力親為,每天至少花3小時在國事上,照例首相必須每周會見女王報告國家大事,伊莉莎白二世可以將其想法與意見當面告知,因為伊莉莎白二世的認真與重視,獲得每一位首相高度評價。
在位70年期間她與15位首相共事過,首位是邱吉爾,之後14位首相,分別為艾登、麥克米倫、霍姆、威爾遜、希思、柴契爾、卡拉漢、梅傑、布萊爾、布朗、卡麥隆、梅伊、強森與甫上任的特拉斯,都由她親自任命,其中特拉斯甫於9月6日剛完成任命,但2天後就傳出與世長辭的不幸消息。
伊莉莎白二世辭世,9月19日在倫敦西敏寺,舉行莊嚴而隆重的國葬,全球約有2000名貴賓出席,包括美國總統拜登、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日本德仁天皇、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等重要政治領袖,以及王室成員都參與其中,隨後靈柩被放入溫莎城堡的喬治六世國王紀念教堂,和已故夫婿菲立普親王合葬。
台灣駐英代表謝武樵受邀弔唁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葬舉行之前,英國下議院議長霍伊爾,拒絕讓中國政府代表團進入西敏廳瞻仰女王靈柩,原因是中國先前宣布制裁英國5名下議院議員與2名上議院議員,不過和英國沒有正式邦交的台灣,駐英國代表謝武樵,享有與各國赴英國弔唁的元首、代表以及王室成員同等待遇下,到英國外交部管轄的蘭開斯特府,代表台灣政府和人民,完成簽名留言。
台英兩國一來一往之間顯示,台灣與中國在英國政府看來,是不同國家,沒有所謂兩岸同屬一中,中國沾沾自喜的戰狼外交,逐漸在重要場合自食惡果,尤其甫上任的首相特拉斯,反中立場鮮明,她曾說全世界必須遵守國際間建立的遊戲規則,西方國家必須協助台灣,強化自我防衛能力,抵禦中國隨時可能入侵,種種跡象顯示特拉斯上台後,台英中三邊關係,勢必會出現微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