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藤安【紘威新聞網評論作家】
2022年只剩不到兩個月就要結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即將在20大過後,邁入史無前例的第3任期,在確定黨內沒有其他人能與之爭鋒的情況下,穩定好內部後,就會把目光放在台海與台灣,「統一」勢必成為習近平終極且唯一的目標,不論和平或是武力,用盡所有方法都要拿下台灣。
美國不放任習近平與解放軍為所欲為
習近平野心勃勃,不只是日本從前首相安倍晉三、菅義偉到岸田文雄,一脈相承的強化對我國的支持,身為民主陣營的龍頭老大,台海和平與否對其相對重要的美國,自然不會放任習近平與解放軍為所欲為,因此「台灣政策法」草案就此誕生。
「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是在2022年6月,由民主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與共和黨參議院預算委員會首席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共同提出,參議院提出的「台灣政策法」,包括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邦地位、可展現中華民國國旗在內的主權象徵、未來4年無償提供45億美金,提升我國防衛能力。
再者,是第5年提供台灣20億,總計5年6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建立美台軍事合作訓練機制,且美國對聯合國2758決議正式表態,強調該決議未處理台灣代表權問題,呼籲台美洽簽FTA,讓台灣參與印太經濟架構,嚇阻中國侵略必須有相關制裁行動。
此外,還有兩個較為保留的條文,就是協商駐華盛頓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台灣代表處,以及協商美國在台協會更名為美國代表處,且代表人選須經參議院同意,上述條文在今年9月14日,於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進行表決,以17票對5票的結果通過,在參議院之後,眾議院也將提出眾院版的「台灣政策法」。

台灣政策法要求美政府視台灣為「政府」
共和黨眾議院外委會首席議員,也是中國工作小組的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9月底和36位共和黨同僚,提出眾議院版本「台灣政策法」,內容與參議院版大致雷同,但參院保留的兩個條文,包括雙邊代表處改名與代表人選同意,眾院版全都保留,並要求美國政府必須將台灣視為「政府」,加速對台軍售,支持台美自由貿易與台灣參與聯合國體系。
若中國大規模升級對台侵略行動時,美方可對中國的高階官員與將領,進行實質制裁。法案後續將進行協商討論,將兩個版本合而為一,交由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後才生效,在最終版本出爐前,仍存在變數,但不可否認「台灣政策法」的出現,是1979年台美斷交後,美方最大幅度、也最全面的對台政策調整。
檢視台灣政策法之前的涉台法案,就是確立斷交後來往根據的「台灣關係法」,以此為基礎發展美台雙邊關係,2018年生效的「台灣旅行法」,則是促進美台政府之間所有層級互訪,提升雙邊交流深化關係。
2018年還通過「亞洲再保證倡議法」,該法強化美國在亞太的領導地位,展現美方決心,要求為日韓澳台等盟友提供再保證,重申與台灣之間的關係,依一法三公報六保證,實現美國對台承諾,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並將台灣納入美國應肯定的夥伴交往行列。
「台灣政策法」與先前挺台法案的最大差異
2020年的「台灣保證法」,支持對台軍售常態化、支持台灣有義意參與國際組織、要求國務卿就「對台交往準則」等文件,進行全盤檢視,並依「台灣旅行法」執行情況,提出相關報告。該年通過的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又稱為「台北法」,目的是擴大美台邦交活動範圍,協助推動其他國家與國際組織,鞏固其對台灣正式與非正式關係,以確立台灣在國際的地位。
上述與台灣有關的法案,大多屬「建議」性質,不具備強制力,且內容相對較籠統,沒有太過強硬或高度支持的字眼出現,但是「台灣政策法」不同,不但直接點名中國若入侵台灣,美方可進行相關制裁,也敘明5年65億美元軍事援助,以及台灣可彰顯主權象徵、將台灣納入主要非北約盟邦。
種種跡象顯示,習近平的動作越大,美國政府就越正視,台海極有可能在10年內,變成潛在火藥庫,因此必須在此之前調整雙邊關係,應對習近平進入第3任期,可能做出的犯台行為,「台灣政策法」最終版會是什麼內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