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湘瑩【紘威新聞網記者】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曾提出未來於北市府設立「國際事務局」的構想,以專責單位處理國際行銷業務,並培養年輕專業的國際人才,讓世界走進台北。
日前,陳時中在推動國際事務局的座談會中,一句問候語「How are you going?」引起討論,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在臉書質疑陳時中用法錯誤,表示「有人可以幫我神翻譯一下嗎?」卻遭到網友吐槽,「大型翻車現場」、「自曝其短的徐巧芯」。
陳時中是10月10日於YouTube頻道上傳一則「國際事務局」的影片,內容是在8月下旬,他與數位在台工作、生活的外國朋友,聊聊在台北的生活點滴,並從國際友人的視角,提供台北經濟、文化及觀光等議題的建議。
影片中,陳時中問候外國朋友,說了一句「How are you going?」中文字幕翻譯為「大家好」,英文字幕為「How are you doing?」原本一句簡單的問候語,有媒體拿來作文章,質疑用法有誤,徐巧芯也在臉書開酸。

徐巧芯在臉書說,「不能只有我看到XD,第一句問好就問人家How are you going,有人可以幫我神翻譯一下嗎?」徐巧芯還嗆說,「說要成立國際事務局的候選人,除了開場念稿講英文,互動時講出來的英文只有:Hi、Hello、Everyone、Nice to see you、thank you、Vote me?煩餒,笑到肚子好痛」。
貼文曝光後,引起網友熱議,紛紛留言回應,「How are you going 就是簡單問候語,連這都不懂還敢出來批評,我真是大開眼界」、「原來你的英文程度只知道How are you」、「我高中就在加拿大唸書了,加拿大也有How are you going?這種用法哦」。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幫大家科普,表示「How are you going = How are you doing = How are you = 你好嗎」,從使用頻率上來說,How are you going 現在真的比較少人在使用,算是老牌的紐澳英文用法。
有外籍老師曾拍過「在澳洲打招呼」的影片,教學常用的澳式英文,其中說道:「若有人問你 How are you going?千萬別說坐公車或開車,他們並不是問你『要怎麼去』,他們問的是『你好嗎』或是『一切都好嗎』,這才是他們的意思」。
有趣的是,一名網友表示,「How are you going 真的有在國外影集聽過啊」,意外釣出徐巧芯回覆,「問你說要怎麼去某處的時候,How are you going?By bus or by train沒錯啊」。
徐巧芯不懂裝懂的評論,貽笑大方,不少網友反嗆,「英文爛還這麼大聲說別人英文爛」,還有人提及徐巧芯違規停車事件,笑說「What are you waiting for?妳在違停什麼呢?」、「怎麼不by car?啊 car 違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