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湘瀅【紘威新聞網記者】
為期一週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二十大)16日於北京開幕,會議議程將決定下一屆中共領導階層陣容,以及未來5年國家政策方針,包括對台灣的政治綱領。這屆大會被認為是影響最深遠的一屆,格外受到國際矚目,關鍵在於,中國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2018年修憲,廢除國家主席只能連任兩屆的限制,預計69歲的習近平將在此打破過去政治慣例,邁入史無前例的第三任任期。
關於掌握中共最高權力核心班底的人物,需要在二十大閉幕後召開「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簡稱一中全會)才能確立,屆時有多少新的「習家軍」加入、有無安排任何年輕政治局常委、書記處常務書記為接班人,反映習近平對中共統治權力是否朝向集中化的程度,是本次大會的重要觀察重點之一。
在開幕儀式上,習近平率先發表110分鐘的政治報告,相比於十九大長達200分鐘的報告,時間上大幅縮短,口頭宣讀版內容也比紙本文字報告精簡一半。以往在報告中,國家主席會以官腔言詞提供中共大略的施政方向、點出幾個中國面臨的重大挑戰,包括社會不平等、脫貧、經濟、地緣政治形勢等,花了多少比例指出這些問題,也反映出接下來中共各政府部門,會以這份報告的核心宗旨,或是暗示的方向提出具體政策。因此,國際社會仍會對這份報告投以高度關注。
習近平在報告中提及台灣問題,立場不變,但措辭較上一屆強硬,將「武力」兩字直接放進來,而且堅持統一大業。他強調,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反對「外部勢力干涉」。
面對美國及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的介入,中共將開展反干涉的重大鬥爭,以維護國家主權和兩岸關係的主導權,習近平還指「堅持以最大的誠意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並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擇」,並重申「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習近平在口頭報告時,並未提及「一國兩制」、「九二共識」、「一個中國」等主張,不過在發給全體與會代表的完整版書面報告中,還是寫進「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等內容。
對比十九大,習近平當時還是第一屆且即將連任,態度較為保守,其中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只提出要「挫敗台獨」,並且用「兩岸一家親」這種民族號召的統戰口號,未明確提及武力選項,可見這次習近平對台態度大幅變化。
與蔡英文總統在國慶演說的內容相比,她強調在理性、平等及相互尊重下,願意與北京當局尋求兩岸和平穩定的解方,但目前中國的態度是向世界表達,「只有中國可以決定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實現統一」,要期待中國以漸進式的開放民主與自由,或是回歸韜光養晦的老路,似乎是不太有機會了,所以兩岸在和平對談上,仍需建構在習近平有意願與台灣談話上才能實現。
習近平還在報告中提到「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的新論述,雖未說明具體方略內容,但是作為一個概括性的名詞出現,也可反映中共欲牢牢握住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和主動權。
從二十大報告來看,習近平展現中共堅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鋼鐵決心,欲彰顯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強意志,這種訴諸民族復興大業,加上強調中國受西方強權壓迫,必須讓中國再次偉大的論調,也凸顯習近平領導中國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