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潔民【財經專家】
上周五美股傳來佳音,受到美國聯儲局可能釋放在12月開始緩升息的預期,美股21日大受激勵,道瓊收盤強漲750點,四大指數全面勁揚,其中費半表現強勁,一口氣噴出3.7%,10月中的上周道瓊及標普指數狂升近5%,納斯達克則反彈5.2%,強勢的表現也締造6月份以來最大周線漲幅。
可惜費半指數大漲,並沒有帶動台積電的表現,周五的台積電只上漲0.27%,和台積電交出漂亮的第3季財報形成強烈的反差,中美晶片交火,卻燒到台積電的裙擺,外資對於台積電仍存在疑慮,對台股而言,在台幣貶值,台積電被外資買超的影響下,台股只能靠內資救援,指數存在憂慮,但個股有很大的機遇。
周日來自中國的訊息一點都不好
扣除美股有機會緩步回升的期待外,中國20大結束,其中胡錦濤在會程上被強制架離會場,引發國際關注,同時公布中央政治局委員,以李克強為首的團派,幾乎全部被裸退,只剩胡春華,但胡春華也可能只是個陽春政治局委員,要知道胡春華是胡錦濤隔代預定的國家主席接班人,李克強是團派最大實力領袖、栗戰書則是團派組織的核心人物、汪洋、韓正、劉鶴、孫春蘭、楊潔篪,全部慘遭剔除。
其中對美財經談判核心骨幹也是知美派劉鶴,對美政治談判的首席楊潔篪,雙雙落馬,但是新任政治局委員中,沒有一位曾經擔任對美談判實務的官員,令人錯愕,現在只剩王毅是老字派的外交官,更令人驚訝的是,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也是習近平嫡派子弟,同時也是將上海封城兩個月的操盤手,更是造成中國經濟被嚴重打擊的劊子手,竟然被框入政治局委員,甚至有可能獲得國務院總理的位置,顛覆過去傳統,必須要有副總理相關資歷才能升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大位。
中國習近平陷入獨裁陷阱,中國經濟進入習近平平庸風暴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未富先衰,所謂共同富裕,目的是變相《對有錢人加稅》,並要求噤聲,中國各省市財務囧困在《清零》及《歐美去中化》只會情況更嚴峻,原本深圳,上海,北京,浙江,江蘇算是財務較為寬裕,在這波嚴格清零下,浙江,江蘇,竟然不支倒地。
財新網6月底的一篇報導「沿海多地出現公務員降薪」,指出包含廣東、浙江、江蘇等地的公務員陸續遭到降薪、各項福利、獎金、補貼被取消,基本工資也被下調2至3成。至於上海,當然必須是個富裕的城市,但是在李強自2017年10月25日擔任上海市委書記的領導下,竟然在2022年06月17日傳出由上海市級黨委下令黨員幹部為抗疫「帶頭捐款」,接著普通市民,甚至沒有收入的學生都被波及,這個話題在微博引發熱議,雖然所有討論很快被刪除,引發民間質疑,上海的財政真的出現了問題。
不僅如此,李強一手主導的上海集成晶片計畫,中國政府已對此投注大量資源於,包括兩個國家級基金,提撥逾500億美元投資晶片計畫。上海政府也設有高達6000億人民幣大晶片基金。而且宣稱生產成熟晶片的業者有資格獲長達10年的企業稅減免。
然而在美國商務部執行中國晶片禁令下,上海近期大型半導體投資全部可能打水漂,執政這5年,李強連一個上海市都無法治理,將來如何面對龐大的北京官僚體系的國務院,勢必只是傳聲筒或是習近平的奴才,而習近平從2015年開始,對於經濟政策的智能《平庸已是日常》,只剩武力恫嚇周邊國家。
中國二十大結束,台灣必須更加努力
中國經濟不堪,竟然想拖台灣下水,對國際宣稱對台灣不排除用武力統一,甚至有台灣知名週刊,在此時此刻以專欄方式,標題為《台積電也躲不過訂單冰風暴 危機再燒一年!全球需求沒了、供應鏈「去台化」夾擊》一文,稱台灣產業會被全球《去台化》,該文透過自己的調查報告宣稱,一。全球需求緊縮、二,供應鏈去台化,正匯集成台灣的外銷雙風暴。
首先是訂單雪崩。該周刊的外銷前景大調查中,近6成受訪企業認為,明年訂單比今年糟糕,甚至有近1成認為衰退3成以上。
「出口訂單出現斷崖式下滑,是因(中美歐)3大經濟體終端需求下滑,造成下游清庫存,砍單就一路蔓延到中游,現在連最上游的晶圓代工跟半導體都有壓力了。」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徐之強說。
該文特別稱,台積電法說有提到7奈米訂單「It just happened(就這樣突然發生了)。」台積電第3季法說會上,面對7奈米產能利用率下滑、訂單表現不如預期等問題時,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反覆強調這句。
《這樣就下斷言,台積電不行了》?半導體不行了?該文未摘錄魏哲家所提到,台積電營收明年依舊會成長,產品線價格持續加價至6%,資本支出減少是因為上游設備商無法即時供應,3奈米如期年底量產,5奈米佔營收比例超過7奈米,4奈米技術穩定,訂單一如預期,網通晶片訂單成長,目前全球陷入庫存風暴的消費電子只佔台積電總業績2%,而7奈米製程則趁現在空檔可以執行機台《優化》,等待全球復甦,魏哲家還說,他沒有看到美國商務部中國晶片禁止法有影響到台積電,為何這個週刊都沒提到呢?如此看衰台灣呢?

台灣不缺這樣的內部敵人!
至於《去台化》,確實有少數韓系企業減少台灣投資,但是三星則大動作宣布,除了對聯電下單外,還要擴及力積電和世界先進,晶圓代工廠聯電(2303)10月21日宣布,在吉隆坡舉行的英飛凌(Infineon)2022年全球供應商活動中,獲得「最佳晶圓代工獎」,肯定聯電在近期供應鏈中斷情況下,持續致力於卓越製造、並堅定履行對客戶承諾的貢獻。
全球最大的汽車晶片廠英飛凌營運長Rutger Wijburg表示,過去2年在歷經前所未有的半導體短缺下,感謝聯電全力投入與額外的產能支援。聯電20多年來一直是英飛凌可靠的合作夥伴,很高興藉由雙方的協同關係,深化在各項領域的合作。也沒有該週刊所言去台化的情況!
二十大結束,《去中化》只會更劇烈
富裕出身的李強,和小學程度的習近平,加速債務高築的中國,共同富裕最後只會讓中國富裕人口外流,中國消費很難有成長的空間,房地產榮景已是過去式,亞洲國家崛起,印度,越南,印尼無不想取代中國的基礎產業,從台灣外銷訂單也可以發現,來自歐洲訂單,美國訂單一直到東協訂單都要以雙位數增長,中國瘦台灣肥就是趨勢,可以大膽估計明年台灣經濟至少3.8%以上增長,台商回歸,消費成長,本土製造出口穩定增長,趨勢在台灣這邊,太陽能,半導體設計,車用晶片,工業電腦,網通設備,展望未來,更加繁榮。
美股利率落底約在11月2號,外資賣壓可望縮窄,台股必須承載在12682點以上,接下來消費電子預估會逐漸落底,產業谷底會落在2023年第一季,投資需要耐心,勿追高指數,定期定額以ETF為主,相信美國經濟韌性,訂單會逐漸從中國轉回台灣,歐洲也是。
投資留意風險,資金必須控管得宜。短線上留意軍功產業,漢翔,雷虎,6829千附,晟田4541,全訊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