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時貳【資深媒體人】
媒體人趙少康日前在中廣蓋洛普新竹市民調記者會上,一句「我最早就講說你新竹台北市要不要交換,你們自己去考慮。」此話一出,引發政壇波瀾,尤其是被點到的當事人黃珊珊,更是怒指這是低俗的政治操作,連兩天都說這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真的是這樣嗎?談棄保就真能夠棄保嗎?趙少康講的話難道不是事實嗎?
仔細還原趙少康講的話,他是這樣說的,以民調來看,沈慧虹一直往上走,現在不見得停止,但高虹安、林耕仁都停止了,國民黨要考慮要不要沈慧虹當選,這個情況下國民黨要考慮這問題。這是國民黨要去做的政策考量,一個政黨要有彈性,民進黨就有彈性得多,像2014年支持柯文哲選台北市長。
對於外界質疑趙少康談交換,他重申,早在今年一、二月提的是在野的藍白應該合作,否則民眾黨有可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讓民進黨坐收漁利,但並沒有提到用誰交換誰。他的看法是在提名前國、眾兩黨應該協調,避免分散力量,應以勝過民進黨為共同目標。「所以是政黨合作的問題,不是那個個人的問題。」
只不過,這樣的實話,在選前一個月的時間被重提,卻成為了藍白綠三黨各自攻擊,各取所需的議題,忽略更深層意義就是聯合執政或說在野聯盟的意義,真的可惜也可嘆了。
有人說,政黨既然提名了,就要選到底!這句話固然沒錯,但如果知道堅持下去的結果只會讓最不想當選的人漁翁得利,這樣的局面,政黨領導人或是選戰操盤手是不是該負責任的思考如何因應。不想談交換,更不提棄保,都可以,但最後目標是不是要贏?還是要輸得很慘?
說真的,台灣進入民主選舉已近30年,選民歷經大小選戰,什麼樣的候選人沒看過,對於棄保,或交換,心中早有定見。早期國民黨主政時期,還有多個特種黨部、黃復興系統、青工、婦女、勞工黨部等,對於選舉常有黨中央下一條命令,或是寄一封給黨員的信,曉以大義希望黨員投票給誰,還有可能操作棄保;現在政黨凝聚力下滑,選民自主意識提高,談棄保,別鬧了!
回過頭來說,趙少康揭櫫的只是一個國民黨不願意正視,民眾黨不願意承認的局面,就是新竹林耕仁的民調拉不起來、台北黃珊珊的民調拉不起來,談棄保對候選人太殘忍,可是不談只是鄉愿地看著民進黨漁翁得利。
看看民進黨現在對高虹安追殺、對林姿妙追殺、對鍾東錦追殺、對許淑華追殺,綠營是不分藍白的,只要阻礙到他的選舉,他就直接動用檢調跟國家機器,這已經成為全民共識了。
或許對朱立倫跟柯文哲來說,各自都懷有私心,無法放開心胸去接受協調,去推出一組候選人,從這次選舉結果或許就能證明「合則利、分則兩害」。所以在野黨的大人們該去好好想想,到底是想要真正贏,還是想要拚到最後看著民進黨贏?2022如此,2024不亦是如此嗎?好好深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