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忠【台灣韜略策進學會秘書長】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近日的G20峰會上,呼籲各國向俄羅斯施壓,迫使俄方同意烏方的「和平方案」。可能是為了報復在G20峰會上遭到的孤立,也或許是為了報復聯合國大會通過關於建立烏克蘭戰爭賠償機制的決議,又或許是兼而有之,俄羅斯軍隊在短暫的沉寂之後,恢復對烏克蘭的「遠程精確打擊」。
與以往不同的是,在本輪「遠程精確打擊」中,有2枚導彈落入波蘭境內,造成2名波蘭公民死亡。俄羅斯國防部宣稱所謂「俄羅斯導彈落在其領土上的言論」,旨在升級局勢的蓄意挑釁。詭異的是,美國和北約分別發聲,關注被導彈擊中的波蘭領土與人員損失,但也表示不確定導彈是哪方發射的,即將展開調查。
波蘭第一時間要求北約啟動公約第4條,即當北約成員國在領土完整、政治獨立或安全受到威脅時,在任何一個成員國提議下,北約各國將進行緊急磋商。一旦確認導彈是俄羅斯軍隊發射,而雙方沒有進行妥善解決,很可能會啟動北約第5條,一旦確認成員國受到攻擊,其他成員國將作出即時反應。該條款被理解為各國部隊將自動參戰,不需要各國政府的參戰授權,即集體自衛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從看到導彈殘骸,無法確定這枚導彈究竟是S-300還是其他型號的巡航導彈,還是要等待官方調查給出的結論。如果是失控的烏克蘭S-300防空導彈,烏克蘭政府應該會立即與波蘭聯繫,該道歉道歉,該賠償賠償,畢竟,波蘭對烏克蘭極為重要,不僅收攏了大量烏克蘭難民,還是西方軍援烏克蘭的關鍵通道。但此時烏克蘭未有類似行為,反而是澤倫斯基宣稱是俄羅斯導彈打擊了波蘭,並強調俄羅斯對其他國家的威脅,呼籲北約立即採取行動。

如果調查結論是俄羅斯發射的巡航導彈,就比較複雜。若北約認定是俄羅斯發射的導彈,而俄羅斯政府繼續跟以往一樣堅決否認,並反咬一口,北約是否根據公約第5條直接下場參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在場邊做筆記,判斷拜登是否「大事化小」,讓別國的大事,被化為小事。
直言之,波蘭初始表現得非常憤怒,一邊聯繫美國,一邊要求北約商討,還召見俄羅斯外交官,又提高部分軍隊的戰備等級。在一陣緊張過後,局勢突變。波蘭總統改口稱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類似的事情還會再次發生。
波蘭總理召開內閣會議後,表示波蘭決定提高部分單位元的戰備狀態,但主要關注的方向是空域監測,並將同盟友加強空域監測。明顯是息事寧人,畢竟總統認為導彈襲擊只是個案,總理則解釋為什麼波蘭和北約會有所動作,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關鍵在於,俄羅斯有沒有打擊波蘭的動機?俄軍才從赫爾松地區撤出,表明俄軍當前的處境並不是很好。面對烏軍時,都讓出戰略要地,為何緊接著就去打擊一個北約國家?
深入分析,波蘭總統的表態,為什麼敢說不認為還會發生類似的事情?如果波蘭認定是俄羅斯發射導彈打擊了波蘭,又如何確定俄羅斯不會再發射導彈對波蘭實施打擊?總不可能是俄羅斯給了波蘭什麼保證吧?波蘭可能有難言之隱,若是烏克蘭公開反對烏軍導彈落入波蘭境內的說法,是否引發波蘭人的反烏情緒?
然而,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事件,也是一樁無頭冤案。台灣也要批判地思考,美國總統為什麼選擇這個立場?是否對自己行動空間比較有利,還是未能確定?台灣民眾必須明瞭處理此類事件過程的重要性,遠遠大於真相,對雙方而言,最好的結局就是雙方皆不滿意,但都可以接受。
對於國際強權的利益而言,攤出真相並非首位,更重要的是政治博弈下的和平。假設公開屬於誰的武器,如果是俄軍,局勢會升高,估計北約和俄羅斯仍會進行風險管控,發生第三次世界戰是不值得也不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