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艾文【資深媒體人】
九合一大選讓民進黨遭遇創黨以來最大的慘敗,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依慣例請辭黨主席,但英系非但不深思的檢討改進,以回應人民的期待,反而在黨內企圖找戰犯卸責;殊不知,黨中央赤裸裸改變初選的遊戲規則、沒收初選機制的那一刻,敗象已露!
諷刺的是,民進黨中央黨部的網頁,寫著「建黨多年來,始終不變的是擁抱人民、與人民站在一起的信念,還有捍衛台灣這塊土地的堅持」;此外,持續推動改革,使台灣的民主制度更能反應民意、確保民主,民主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也是我們與世界連結的重要基礎,更是確保台灣安全、穩定及永續發展的核心關鍵。但打從黨中央沒收初選制度,就已經背離民進黨的創黨精神。
台灣1996第一次總統直接民選後,歷經數次政權更迭,然而「權力」卻漸漸腐蝕民進黨,當年以打破一黨獨大、保障人權、清廉勤政、熱愛鄉土的民進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派系分贓政治,民進黨的核心價值蕩然無存;尤其蔡英文在2020年以817萬高票連任後,英、蘇系大權在握的囂張跋扈,不僅飽受在野黨的砲轟,民眾更了然於胸,試問是誰縱容造成的現象?
以往黨內面對政策或路線爭議時,人人都可開口以理服人,造就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傳統,更是深受民眾支持的主因之一。曾幾何時,黨中央成為「一言堂」,凡逆我者就遭側翼網軍伺候,當權派只在民調中自嗨、同溫層取暖,甚至天真以為支持者為了本土政權,還是會「含淚投票」;其實,台灣人民沒有虧欠民進黨,是民進黨的墮落讓支持者寒心。
為了滿足當權派的一己之私,中執會在內部有雜音的情況下,強行通過由黨主席徵召六都直轄市長人選的辦法,提名時任新竹市長林智堅轉戰桃園,打破蔡英文連任總統後首位民選首長「中途落跑」的慣例,引發黨內外非議;甚至在未辦初選下,直接敲定新竹市副市長沈慧虹接棒角逐市長,史無前例創造一人選兩市的做法。
面對選民以手中的選票教訓時,2014年國民黨大敗,剩6席的縣市長,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行政院長江宜樺下台,民進黨2018地方縣市長敗選僅存6席,黨主席蔡英文、行政院長賴清德負起政治責任雙雙請辭;如今,2022大選慘敗至5席,若僅蔡英文請辭黨魁,行政院長蘇貞昌仍不下台,那就等2024被選民徹底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