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時貳【資深媒體人】
這次選舉,很多人都說對民進黨是一大挫敗,尤其蔡英文在選後第一時間辭去黨主席,強調負起責任,黨內派系面臨重整;然而,對國民黨來說,似乎也好不到哪裡去,朱立倫看似大勝,但意外丟了金門、澎湖,苗栗也未能守住,接著馬上有蔣萬安、許淑華2席立委補選,全國關注度超高,加上準備時間短,也讓朱立倫「頭殼摸咧燒」。
黨內知情人士透露,這次選戰朱立倫的重心放在台北市跟桃園市,不僅把之前的核心幕僚派去支援,擔任重要角色,還協助募款,過程也屢屢詢問民調如何,需要什麼協助?對照其他縣市,尤其綠營強勢地區,例如台南、嘉義、高雄等地,候選人團隊不僅沒有資源,也難有高層關愛。
結果出來,縣市長高雄、台南都算小輸,打得非常漂亮。柯志恩拿下52萬9607票、得票率40.16%,在歷屆市長選舉藍營候選人得票率中,僅輸給2018的韓國瑜;台南謝龍介38萬7731票、得票率43.63%,小輸黃偉哲4萬5千票,差一點就可以翻轉。
然而,地方上都清楚南部縣市打出這樣的好成績,跟朱立倫一點關係都沒有,主要是候選人本身的努力,拚勁十足,加上大環境大家討厭民進黨。事實上,朱立倫刻意用徵召取代初選,就已經得罪地方議長及組織系統,以苗栗跟新竹來說,最後結果都是輸,更讓地方派系不滿,好在最後桃園張善政勝選,否則朱立倫應該很難保住黨主席。
朱立倫在提名策略上引發反彈,之後在黨內整合也無法取得信任,導致這次縣市首長選舉變得各自為政,提不出大戰略,無法整體作戰。到最後是侯友宜、盧秀燕等首長串聯全台輔選,加上趙少康、韓國瑜等人拉抬,讓國民黨整體氣勢維持在高檔,相對朱立倫的角色被地方派系、藍營大老及具有戰鬥力的議員所取代,選完自然會被拿出來檢視。
從提名造成藍營內部的紛擾,朱立倫首要解決的應該是立委補選人選的問題,如果不能初選,那徵召勢必要展現主席的決心及意志,同時有不能輸的壓力,畢竟有一席是台北市立委,蔣萬安的遺缺,如果選輸,不但蔣萬安會被看沒有,朱立倫會難以向支持者交代。朱立倫若不求助黨內大老幫忙,還可以用什麼去協調人選?
民進黨已經證明如果黨主席專斷獨行、鴨霸行事,不顧黨內不同意見,結果就是選舉挫敗;現在同樣的事情,如果國民黨沒辦法記取教訓,依舊我行我素,四處放話,堅持黨高層說了算,那結果如何不難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