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藤安【媒體工作者】
2022縣市長選舉結束,22縣市中,嘉義市延到12月18日投票,其餘21縣市,國民黨拿下13個縣市,民進黨5縣市、民眾黨1縣市、無黨籍2縣市。
以勢力消長來看,國民黨扣掉嘉義市,選前有13席,雖然數量持平,不過六都中拿回各失去8年政權的台北市與桃園市,另外丟掉原本執政的苗栗縣與金門縣,但鍾東錦與陳福海,都出身藍營,這次是無黨籍,政治光譜較偏藍,泛藍實際掌握可以算成13+2個。
民進黨選前是7縣市,表面上來只丟掉2縣市,其中之一是桃園市,2014年鄭文燦逆轉拿下桃園,8年執政累積相當高的支持率,但並沒有完全轉移到鄭運鵬身上,開票不如預期,新竹市2014年林智堅驚喜翻轉,同樣沒能守住,被民眾黨高虹安成功插旗,綠營此次值得慶賀的,大概就是陳光復擊敗現任縣長賴峰偉,成功「光復」澎湖,是三個離島縣市之中,民進黨拿下唯一的一席。
朱立倫率領的國民黨大勝,蔡英文帶領的民進黨慘敗,蔡英文辭去黨主席以示負責,柯文哲率領的民眾黨,丟掉台北市但拿下新竹市,勉強稱得上1勝1敗,戰績持平。此次民進黨大敗、國民黨大勝,不等同台灣人民已經認同國民黨,只是因為無法接受民進黨的選戰主軸與競選策略,加上各式外部效應影響之下,導致執政黨慘敗的結果。
關於選戰主軸,民進黨2018年遭遇韓國瑜的韓流影響,加上蔡英文民調低迷,外部效應與執政包袱夾擊下重挫,22縣市只剩下6縣市,比2014年整少7縣市,2020年總統大選因為韓國瑜剛選上就參選,有背棄選民的誠信問題,此外香港反送中事件,習近平說出九二共識等同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綠營主打亡國感的效益擴大,讓蔡英文以史上最高817萬票連任總統。
由於「抗中保台」讓民進黨嚐到甜頭,這回地方大選繼續主打,但綠營忽略的是選民對地方選舉較在乎民生議題,是經濟、治安、交通、生活環境、就業等,和兩岸關係並無太大關係,抗中保台這張神主牌,沒有發揮效果。
至於競選策略,此次民進黨多採用「徵召」,除屏東縣外,其他縣市人選由選對會討論,其中不少人選是蔡英文最後拍板,這就存在盲點,因為黨高層認為好的人選,沒有經過初選廝殺,選民並不一定認為好,也不見得會照單全收。
再者,從林智堅爆出的論文抄襲爭議開始,全台陷入候選人論文檢驗,每天都在人被爆料論文抄襲,誰的論文有爭議,國民黨又緊咬疫情失控,提出確診數與死亡人數新高,並批評疫苗購買延宕,都讓綠營備感壓力,支持者投不下去,不是拒絕投票就是把票投給藍白陣營,導致民進黨的挫敗。
民進黨沒能掌握民心與民之所欲,是敗選最大原因,但民進黨的失敗不代表選民認同國民黨,也不代表2024沒有機會延續執政,民進黨該做的是深刻檢討反省,檢視離民意有多遠,團結本土台派勢力,站穩腳步,推出最適合優秀的人選,重點是不能只有抗中保台,必須深入基層,傾聽民眾心聲,瞭解民眾需求,提出政策願景,才有機會在2024總統大選,延續民進黨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