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琦【前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12月5日公布2021年度「百大國防工業排行」評估報告,中華民國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NCSIST)以該年度20億美元的「軍火銷售額度」,首次進入全球百大國防工業榜內,且一舉躍居為全球第60大國防工業。我資深軍方人士指出,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並未直接向中科院索取相關營收資料,研判應是以中科院上網公開的營收資料進行相關評比。
據悉,中科院在2021年度的營運總收入為新台幣579億33萬2千元,此受惠於國防部委託的「全力量產三軍各型飛彈系統」專案所致,2023年的營運總收入預估將達1200億台幣(約合40億美元),其中包括海、空戰力提升年度計畫採購案的581.9億元在內,屆時,在SIPRI百大國防工業的排行榜上面,勢必還可能會「更往前一大步」。
誠如SIPRI 所發布的2021年度「百大國防工業排行」報告所言,扣除傳統軍事武器對外輸出大國的美國必是「名列前茅」的績效外,與俄烏大戰後完全不令人意外的俄羅斯軍火輸出衰退、僅比2020年增長0.4%的退步成績不說,此次共有21家亞太公司企業進入百大。中科院是首次進榜,日本5家、南韓4家,中國大陸亦有8家軍工產業入榜,銷售額成長更達6.3%,超過亞太國家入榜企業平均的5.8%。
對於中科院能在極講究專業、效率與機密的國防科學領域內,一舉晉升成為全球第60大國防工業的「輝煌成長業績」,確實讓人感到「與有榮焉」,且對中科院的積極與努力必須給予高度肯定。
其次,讓人感到一絲憂慮不安的「戰爭幽靈」,似乎正在醞釀與成形中。因而,在肯定中科院「研發實力」與軍品「優良品質」,能獲軍方青睞與信任外,更希望上述本質均屬「不祥之兆」的軍事作戰武器,能夠讓執政黨更加謹慎小心與臨淵履薄的運用,才是相對正確、理性的態度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