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忠【台灣韜略策進學會秘書長】
美國的能源部部長在一場記者會中宣布,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在核融合技術上取得重大成就。在他們最近進行的實驗中,核融合所輸出的能量首度超越輸入的能量。也就是說,乾淨無碳且原料便宜的核融合技術,往商轉發電的美好未來向前邁進一步,這是學界數十年來斥資數十億美元研究核融合的重大里程碑。
然而,這個美國新聞令人興奮,讓偽科學突然變成一種黑科技,並且希望從此不會再有核廢料。不過,若是由中國或俄國等邪惡國家搶先發佈,民主國家的心情應該就不是興奮,而是憂慮。
隨着世界經濟工業化與現代化,能源產業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各地人口與經濟規模不斷擴張,對能源的需求有增無減,過度開採造成的環境問題日積月累,結果換來氣候變遷,能源短缺等一連串的問題,天災頻仍迫使各國面對現實,研究和落實能源改革,首要是減少化石燃料應用,增加潔淨能源的比例。環顧過去全球工業,汽車業是最先改變能源應用的產業,包括電動等新綠能汽車。
過去歐、美、日主導的全球汽車市場,如今中國已躋身前列之中,無論是市場需求、技術研發,電池材料供應等的產業鏈,均具有競爭優勢,這是能源轉型下,大國利益洗牌的其中一個重要範疇。
除工業外,金融業也受影響。過去石油美元體系主宰全球經濟,成就美國金融霸權,石油利益成了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部分,因此美國積極介入中東政局,與石油利益建立牢固關係,惟近年已產生變化。
在供應端,之前美國進口中東石油,如今美國能源業技術發展一日千里,頁岩油技術讓美國成為石油淨出口國,實現能源供應自給自足,也變成中東產油國的競爭對手。俄烏戰爭,歐洲被俄國切斷油氣,美國大做歐洲油氣生意,能源業賺個滿堂紅,就是一例;再者,美軍撤出阿富汗,也叫中東諸國得好自為之。
至於需求端,中國與美國的競爭距離拉近,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貿易、製造和消費國,是全球原油需求大國,自然成為中東產油國爭取的大客,在中美博弈下,中東產油國無可避免要在中美之間重新找到立足的平衡點。
近期習近平訪問中東國家,對於雙方研究油氣貿易人民幣結算相關的消息,觸動美國的神經。在中東諸國眼中,研究非美元貨幣能源交易結算,非但出於長遠需求面的考慮,亦出自俄烏戰爭,俄國備受西方制裁之苦,現在美國變成中東能源業的競爭者,這些年美國瘋狂印鈔,中東諸國不得不正視能源業「去美元化」的需要。
對中國而言,美元霸權固然不可能一夜倒下,中國金融體系仍未全面開放,意味構建石油人民幣資本循環的路途遙遠,但出於自身經濟的發展需求,得充分發揮需求優勢,加大對全球能源業的影響力,爭取合理的國際話語權,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有利條件,盡力打好這場未來可能的中美經濟戰。
不過,美國在登頂石油霸權後,又開闢新的能源霸權。美國能源部長親自出來召開記者會,真的可能擺脫過去備受石油宰割的能源壓力,外界仍須進一步來看石油世紀已經結束了嗎?能源危機也已經結束了?
一切技術仍然要等到成功商轉,現在都是實驗室的高級煙火,如何走到商轉則言之過早,人類仍需要減少碳排放量。不過,此新聞還是有其意義,即美國政府的大型實驗室、政府官員已經在支持技術持續進步,表示這條科學研發道路可以走,就是需要時間、經費、資源、人力繼續走,外界不妨拭目以待。